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源,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新时代讲深讲透讲活伟大建党精神,需要把握生成逻辑、突出现实观照、创新弘扬路径。把握生成逻辑,从学理性视角讲深 要从源头上探寻伟大建党精神的基因密码,呈现立体的精神图景,走进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处。 讲清楚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从内容要素维度讲清楚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要义与内在逻辑关系。伟大建党...
2025-01-02安东·巴浦洛维奇·契诃夫于1904年7月15日去世,距今正好120周年。要判断一个作家是否具有经典地位,这个时间长度已然足够。在这样长的时间里,流星早已消逝,行星也褪去了反射于时代的光华,恒星则被仰望者习惯,成为文学夜空中不变的风景。 契诃夫当然是恒星,仅仅生活了44个年头的他,身前已享有盛名;他逝去后的这120年,“一切坚固的都烟消云散了”,但契诃夫仍然是契诃夫。一 回望经典,是要在极遥远之处找到极亲...
2025-01-022024年的流行语,不仅承接着修辞技巧,也链接了社会情绪;不仅接续了甜酸苦辣,也迎接着憧憬向往 年终岁末,一些媒体、机构陆续发布年度流行语榜单。粗略看下来,2024年的流行语聚焦度不高,榜单差异尤为明显,似乎找不到太大的公约数。但细品之下,很多年度流行语可以从历时的角度去溯源聚类,好比前呼后应、此起彼伏的赋格曲,年年余音袅袅,岁岁绕梁不绝。 和人工智能相关的流行语,无疑与2023年的榜单一脉相承。...
2025-01-02随着史学研究视域的日渐拓宽,研究者的兴趣与视角逐渐从重大历史事件与杰出历史人物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更多的资料被纳入研究视域,其中图像资料显得尤为重要。美国艺术理论家W.J.T.米歇尔曾说过,“文化的历史部分是图像与语言符号争夺主导位置的漫长斗争的历史”。以往的历史书写,文字占据了绝对上风,即便会使用图像材料,也仅把它们用以佐证文字材料已得出的观点,是一种辅助性的补充资料。 然而,事实上图像自身...
2024-12-31伟大的诗人都是敏感的,总能看到世界中的诗意。他们视通万里,思接千载:空间中的山川风月,一般人当然也能看见,但他们的所见更加美轮美奂;时间里的去来长短,我们多半只会生出感叹,他们却能看到秋叶夏花的静美绚烂。年末岁尾,节物变换,敏感的诗人显然不会袖手旁观。他们低吟长叹,留下了很多优美的诗篇。苏轼就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他的岁末意象耐人寻味。「跳出诗学的传统」 嘉祐四年岁末,苏轼与父亲苏洵、弟...
2024-12-29“1970年某月的某一天,在璩家花园,我们看见李择佳又一次来到民有家。” 这是叶兆言《璩家花园》的第一句话。“我们”这一独特的叙述者打开了《璩家花园》尘封的历史。 “我们”是谁?按叶兆言自己的讲法,这一“我们”“不是上帝式的俯视,而是带着群体记忆的凝视,是一种糅合了作者、读者、集体经验和不同时间维度的混合视角”。这种意义上的“我们”是作者对读者发出的邀请,叶兆言邀请我们一起进入一段久远的记...
2024-12-29当前,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以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以下简称“AIGC”)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加速演进,呈现迅猛发展之势,已引发千行百业的变革。其中,AIGC在艺术创作与教育教学领域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也推进着美术教育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数智化趋势日益凸显。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探索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施途径,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通知提出,要推动规模化教师供给,将人工智能教育...
2024-12-29萧萐父先生学问淹博,贯通中西,不但主编过影响广泛的《中国哲学史》教材,在易学和船山学等专门学问上造诣尤其深厚,更何况像许多20世纪追随革命的知识分子一样,萧萐父先生的学术研究与追求社会进步的理想是统一的,是我难得窥其一斑的。正面回应“启蒙反思” 用萧先生自己的话说,“坚持早期启蒙说,是为了从16世纪以来我国曲折发展的历史中去寻找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历史接合点,寻找我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的起点。...
2024-12-29我以前在文学杂志社工作了很多年,一直都是看稿子。现在到了大学,还是在看稿子。不同的只是,以前看作者的来稿,现在看学生的稿子。我有个看法,看稿子就是最初的文学批评。文学评论家的文学批评,往往是面对成熟作家的作品,而文学杂志编辑和高校教创意写作专业课的老师,不得不看最初的、未经筛选过的稿子,也不得不面对很多仍在摸索的作者。作为编辑有时退稿的时候需要回答作者为什么退稿,作为大学老师针对学生的写作...
2024-12-26网络文学打破传统文学创作和出版的物理限制,推动低门槛、跨时空、去中介式的大众参与,是一种借助互联网平台,以数字化方式进行创作、传播和阅读的文学形态。作为网络文学的发祥地和产业高地,上海网文产业呈现“扎根上海、立足中国、面向全球”的发展态势,网络文学主流化、精品化、全球化趋势显著。 大众化是网络文学的基本特征。网络文学打破了传统的作家身份壁垒,文学创作和发表门槛大大降低。截至2023年,中国网...
2024-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