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新闻热点 / 正文

走,去基层锻炼!华东师大77名学子寒假赴8省11县开展实践

2025年02月15日 卓越育人

  在刚刚结束的寒假里,华东师大77名学生满怀基层热情,在近一个月时间里分赴全国8省11个县域开展“百县笃行计划”基层实践。从千年大计的未来之城河北雄安,到祖国大陆最南端广东湛江,从上海闵行区新虹街道到历史文化名城安徽和县,再到眉山脚下四川青神,他们寻访红色足迹、感受地方人文、体验发展成就,将专业所学与地方所需结合,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在岗位实践中持续学习,在基层一线延续“大思政课”,践行“心怀国之大者,坚定追求卓越”。


|做“接地气”的大学生


  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硕士研究生何嘉炯是甘肃人,问起为何选择到离家千里的安徽和县参与实践,他说:“很珍惜学校提供的机会,哪怕除夕前两日才能回家,也很值得。只要有恒心,哪里都是舞台。”根据“百县笃行计划”的统一要求,安徽和县为实践团5名学生配上了一对一带教老师,并根据所学所长安排到组织部、教育局、县纪委等单位实践。

  在和县实践启动会上,当地带教老师告诉大家,“基层是最好的课堂,实践是最好的经验,群众是最好的老师”。虽身处不同地域,这番话却“跨时空”留在了同学们的心上。在上海宝山罗店镇,地理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陈振宇发挥专业特长,通过分析遥感影像识别不同年份土地利用的变化图斑,为违法占地整改提供有力支撑。在四川青神,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罗蕊艺通过实地走访,参与人防工程隐蔽验收及12次重点督查工作。在河北雄安新区,实践团成员参与雄安新区第十一批征迁工作,从征迁培训到回迁现场考察,再到分房摇号工作,协助4400余户家庭顺利分得新房。

  “在实习实践中感受基层工作的重要性与复杂性,更好地理解了基层工作对人民群众、对国家发展的意义”是大家对于本次实践不约而同地产生类似感触。

undefined

陈振宇进行卫片图斑整治工作

undefined

雄安新区容城县征迁安置办公室实习成员

罗蕊艺随带教老师外出参与人防工程隐蔽验收工作


|做地方特色文化的“倾听者”


  每个实践地都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宝藏。实践团成员在探索中感知文化的温度,追寻历史的足迹,解锁各地独特的文化密码。

  在山西太原,实践团前往省博物院、晋阳书院、晋祠、北齐壁画博物馆等地开展调研,了解古人的审美意趣与生活哲学,在艺术的滋养中不断拓宽思维的边界,更是感叹到文化传承的力量与责任。美术学院硕士生李翘楚表示:“山西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与现代人生活实践相融合,这种穿越古今的交融体验,激发了我参与龙城未来发展的无限期待。”

山西太原团赴山西省博物院调研

  在浙江余杭,实践团参观了中国湿地博物馆、直观感受“数字化治理何以让生态更美”。在广东湛江,实践团深入“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吴阳镇的古街古巷,与当地居民探讨特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并与北京大学实践团共同撰写六万余字的专项调研报告提交主管部门,助力当地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和谐共存。

  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生吴乐虎表示,这次实践让他对“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有了切身体会,“我们的思考并不成熟,但获得的成长却很实在。无论今后从事什么工作,只有深入基层才能检验真知、增长才干,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浙江余杭团在中国湿地博物馆体验AR技术

  贵州兴义是华东师大前身学校大夏大学西迁办学地,实践团走访了大夏大学创始人王伯群故居、则戎镇冷洞村、顶效街道楼纳村等地,深入了解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等方面发展状况。面对当地独特地貌与少数民族文化,实践团成员用“交相辉映”来形容,感叹“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更称赞“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

贵州兴义团在王伯群故居


|做区域经济脉动的“感受者”


  广东湛江市委组织部对大学生的到来非常重视,安排实践团参访了东岛新能源、宝钢湛江钢铁等企业,为学生们生动呈现了当地工业体系向低碳高效转型探索的实践课。在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基地,队员们感受到科技如何引领现代渔业发展,探索渔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作为本地人,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刘金鑫感叹道:“相信家乡一定会越来越好,成为南海之滨的一颗璀璨明珠!”

广东湛江团在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调研

  来到雄安新区容城县,团队调研中科炼化项目和雄安智慧农业科技园,了解新型技术在智慧农业领域的生动实践。

河北雄安团调研合照

  在浙江慈溪,实践团成员亲身参与了“乡村振兴”事业,为匡堰镇精心打造了一系列充满创意的产品包装与主题IP,将艺术设计元素融入农产品,助力匡堰镇绽放魅力。

undefined

浙江慈溪团成员为匡堰镇设计的产品包装

  在工作之余,实践团成员积极开展“青年成长百问”,争做主动求解成长良方的“追问人”。华东师大于2023年发起“青年成长百问”大调研,包含求学上进、成人自立、融入社会、成家立业四大板块的100道问题。实践团成员根据个人兴趣与实际情况从中选取问题,通过与领导、同事、前辈的深入交流获取“青年百答”,不断探索职业规划方向。

实践团同学开展“青年成长百问”访谈

  近年来,华东师大紧密结合卓越育人工程,以参与基层治理、支持卓越养成、理解党和国家事业、建立为民情感为育人理念,持续推进选调生、“三支一扶”等基层岗位人才培养工作。学校发挥学科布局在党政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不断优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工程”选调专项训练营和“百县笃行计划”生涯实践活动两大品牌项目,组织在校学生到基层一线开展政务实习和国情调研,提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消除“Z世代”大学生的迷茫,引导其在就业时选择基层、奉献基层,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累计涌现了800余名选调生,其中230多名选择到中西部选调生、“三支一扶”等岗位服务基层。

更多阅读:

  大学生的寒假时光:在实践中收获真知

  从华东师大到新虹,让“书卷气”与“烟火气”双向奔赴

  笃行慈溪,华东师大学子见证乡村振兴的“艺术和弦”

  共青团忻州市委与华东师大辅导员共话实习生成长



图文、来源|选调生工作办公室 编辑|窦雨萧 编审|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