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华东师大2025年本科与研究生教育寒假务虚会在普陀校区图书馆二楼报告厅召开。会议以“勇担使命,锚定目标,探索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模式”为主题,旨在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集合全校之力,共同探讨和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推动我校卓越育人工作迈向新高度。副校长戴立益、吴健,校教学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代表,各单位党政负责人代表,分管本科、研究生教学院长,本科招生组组长,本科生院、研究生院、党委学生工作部、创新创业学院、基础教育处、基教所、二附中、未来学习发展中心等职能部门、直属单位负责人等130余人出席会议。会议分别由校教学委员会主任季浏、本科生院院长吕长虹、华东师大第二附属中学校长周彬和本科生院副院长周立旻先后主持。

华东师大2025年本科与研究生教育寒假务虚会召开

校教学委员会主任季浏、本科生院院长吕长虹、华东师大第二附属中学校长周彬、本科生院副院长周立旻先后主持会议
戴立益在致辞中向与会人员致以新年问候,并对各单位的积极参与表示感谢。他强调,拔尖创新人才具有客观存在性和不可替代性,其发现与培养具有特定规律。华东师大作为连接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关键枢纽,应勇担使命,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作为卓越育人的首要任务,深入探索贯通培养模式,为国家战略提供人才支撑。他系统梳理了拔尖人才培养的几种主要模式,包括以“珠峰计划”为代表的宽口径厚基础培养模式、依托“101计划”强化高水平专业教育、深化通识教育、推进个性化培养等。针对当前的培养痛点,戴立益提出需厘清“拔与育”“早与优”“专与全”“单向度与双向度”“整体学习与个性化培养”“以知识体系为核心的教学与项目制学习”“赛与训”“传统考试与科学评价”“世界经验与中国特色”九大关系。最后,戴立益对拔尖人才培养提出了四点希望:一要充分利用AI技术提升教、学、管、评的效率和质量,二要以未来学习中心建设为抓手创建多元开放的教育环境,三要不断完善学习管理制度等支持保障体系,四要探索建设一批以科学教育为特色的普通高中,推动高中教育的多样化发展,为拔尖人才的早期发现和培养奠定基础。

副校长戴立益致辞
华东师大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政涛作了题为“探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动力逻辑”的主题报告,深入探讨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内涵、瓶颈难题,并提出通过探寻和强化动力逻辑,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他指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需从结构逻辑转向动力逻辑,重视创新素养的培育,要以大面积、大范围、大群体的创新素养,引领和驱动拔尖人才涌现。应集聚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社会教育机构和主体的资源与力量,推动理念和机制贯通,形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社会教育力”。

华东师大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政涛作主题报告
研究生院副院长杨福义作了题为“勇担使命,锚定目标,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本研贯通培养”的报告,详细介绍了学校在本研贯通培养方面的经验做法和院系具体案例。他强调,本研贯通培养是推进学习方式变革、激发学生内生动力、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需从学科选择、知识架构、制度建设等多个维度进行系统思考与优化。学校已在卓越学院、双学位项目、学科交叉中心及公费师范生教育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目前正着力打造本研一体化系统,旨在推进本研数据、教学资源及用户体验的一体化,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更有力支撑。

研究生院副院长杨福义作主题报告
图书馆馆长、未来学习发展中心主任吴瑞君以“融通融汇融创:未来学习中心建设的师大模式”为题,全面介绍了未来学习发展中心的目标定位、建设计划和阶段性进展。她指出,未来学习中心建设是响应国家未来教育变革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学校探索“未来大学”和“大学4.0”(多态叠加)的重要尝试。中心将携手相关职能部门和院系,通过实施“重构学习空间计划”“重组学习资源计划”“重塑学习范式计划”三大计划和“未来学习试验班”试点项目等,共同探索构建数智时代的学习新范式。

图书馆馆长、未来学习发展中心主任吴瑞君作主题报告
在讨论交流环节,与会人员首先围绕“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发现和培养”议题展开了热烈交流。周彬分享了对拔尖人才的分类与发掘、大中衔接培养的重要性以及拔尖人才培养的深入思考。周立旻结合科技创新体系变革背景,阐述了专业调整的必要性,并结合具体数据,详细汇报了学科专业优化提升的思路和进展。华东师大澄迈实验中学校长张喜忠、华东师大附属东昌中学校长薛志明,分别分享了基础教育阶段的特色培养经验。

“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发现和培养”议题讨论交流
围绕“拔尖创新人才的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培养”议题,来自不同院系的多位代表交流了经验做法。软件工程学院执行院长蒲戈光介绍了面向产业前沿的卓越育人3.0模式。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副院长徐敏分享了运用“一生一案”精准助力拔尖人才个性化发展的案例。统计学院院长周勇、数学科学学院党委书记贾挚分别汇报了101计划核心教材和课程的建设经验。历史学系主任梁志分享了跨学科学习、项目制培养、联合实习实践等历史学拔尖人才特色培养举措。中文系副系主任方笑一介绍了创意写作专业的本研衔接实践。


“拔尖创新人才的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培养”议题讨论交流
在“第二课堂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议题交流环节,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赵健全面解读了全育人养成教育体系的设计理念和实施方案,介绍了学情调研、学工智脑、书院育人、生涯实践、心理育人、学风建设等关键举措。创新创业学院院长钱海峰通过分析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获奖案例,阐释了双创教育在弘扬科学精神、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增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课堂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议题讨论交流
季浏在总结发言中充分肯定了本次务虚会取得的成果。他表示,本次会议内容丰富、视角多元,从学校和院系两个层面深入交流了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独到见解与实践经验,为与会者带来了宝贵启示。随后,他分享了对于拔尖人才培养的三点认识:一是要变革和创新现有教学制度和教学模式,释放制度活力,强化思维导向,建立有利于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多种渠道;二是要构建大中小一体化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各学段在教学目标、内容方式、学习评价等方面的关联性和进阶性,避免超前学习和拔苗助长;三是要处理好“普及”与“提高”、“专”与“全”的关系,重视所有学生的健康而全面的发展,营造创新的文化和土壤,促进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最后,季浏鼓励大家持续创新,共同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径,为实现卓越育人的目标而努力。

校教学委员会主任季浏作总结发言
本次寒假务虚会由本科生院与研究生院联合举办,汇聚了本科教学、研究生教学、学生工作及附属学校等多个条线的教师代表。会议通过跨学段、跨院系的深度研讨,为构建具有师大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体系凝聚共识、明晰路径。新的一年,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将继续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作为卓越育人的核心课题,携手基础教育,进一步深化合作、打破壁垒,加强制度机制的系统化、体系化设计,全力推进卓越育人工作实现新突破。
来源|本科生院、研究生院 编辑|史佳妮 编审|郭文君